贺州在线365网

标题: 1950年解放军来到此地,国军士兵见后痛哭:你们怎么才来换防啊! [打印本页]

作者: 贺州赌石    时间: 2018-2-8 23:11
标题: 1950年解放军来到此地,国军士兵见后痛哭:你们怎么才来换防啊!
       在我国丝绸之路的南方交通线上,有着一处极寒之地这里海拔3800米,气候严寒且物资紧缺,可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竟然还设立了一个边境寻防哨所,它就是赛图拉哨所。
        赛图拉哨所占据了重要的军事地位,此处可直接通往印度,是通往印度拉达克首府列城的古丝绸之路上最后一个居民点。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卡,占领此地可窥探南疆内地,在清末时期赛图拉哨所还是英国殖民者十分渴望的战略要地,关于赛图拉哨所的历史可追溯到1877年。
         清朝末年,在外部势力的蓄意支持下,新疆发生了叛乱,当时财政吃紧,但左宗棠仍然率领湘军行军数千里收复新疆,左宗棠认为为了保卫疆领土完整,疆边界必须设防,于是1877年,一百多清军敢死队员骑着骆驼、马匹,带着物资,长途跋涉,历经艰险来到了赛图拉,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与帮助下,迅速建立起了一个边防哨所,从此,这里有了一个名字——赛图拉哨所,它成为了当时政府统治时期最高海拔驻兵点,也是中国最西边境的防御大本营。
       解放战争胜利后,党中央派军到各边境驻军,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师第十五团特务连进驻赛图拉,他们惊奇的发现,在这遥远的边疆,竟然还驻扎着一个班的战士,默默守护着我国的边境,这里消息闭塞,已经四年没见过外人的他们,浑然不知外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看到解放军时竟然以为是换防的来了,哭喊着埋怨:三年了才来,怎么又换装了?这让人哭笑不得的话语背后,是士兵们在这渺无人烟的地方驻扎多年的辛酸。
        赛图拉哨所条件艰苦,年平均温度低于零度,昼夜温差可达三十几度,空气中含氧量只有平地的百分之四十五,紫外线强度却高出百分之五十,可谓是不折不扣的“生命禁区”,战士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戍边多年,取暖用的是牛粪,没有电,照明用的只有一盏煤油灯,平时吃的只有玉米糊糊,有时连这都吃不上,冷的时候只能靠在一起取暖,天天盼人来换防,但陪伴他们的只有皑皑雪山。
          赛图拉哨所及附属哨卡附近,埋葬了无数的边防官兵,其中,赛图拉哨所遗址外约 100米处,有着大大小小不等的坟堆无数,只有近30个坟堆较为明显。雪山埋忠骨,忠骨不留名。
        解放后,赛图拉哨所对面,曾有国军冰冻的木乃伊被解放军官兵发现,面部早已被鸟类啄食成洞,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悲从心起,解放军官兵历经艰辛度过河流,才给这位国军士兵予以妥善安葬。正是因为这些人替我们挡住了黑暗,正是因为他们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才有我们现在安稳无忧的生活。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不留姓名的无名英雄,是最令人敬仰的中华的骄傲。
来源:小葱说历史
转自:北京时间






欢迎光临 贺州在线365网 (http://www.hzzx36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