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诱饵 到ATM机领“残疾津贴” 今年以来全国发生数起以残疾补贴发放为诱饵实施的网络通信诈骗案件,受害者为残疾人士,案件极为恶劣。 2月10日,苏某接到一个号称残联工作人员的电话,称有2800元的残疾补贴。 随后,对方要求方某到银行ATM机操作领取。方某按对方要求进行操作。当方某反应过来时,发现已将9980元转至对方账户。 提醒: 申领补贴等获益事项,真没这么简单。没有一种补贴会通过电话、短信形式发放;没有一种补贴需要当事人到ATM机操作;申领任何补贴,都需要当事人到相关部门填写申请表格、提交证明材料,经过审批才能进行发放。 机票改签被骗3万多元 南宁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在梳理今年以来的网络通信诈骗案件时发现,盗取QQ冒充熟人诈骗、中奖诈骗、机票改签诈骗、贷款诈骗等老手段有些是出现升级版,有些还是老套路,但仍使一些人受骗上当。 1月24日,黄某(化名)在网购机票时因输入姓名出错需要改签,于是就上网查询该航空公司的客服电话,联系后对方要求将钱转至指定账户,待改签成功后再退钱,黄某按对方一步步指示操作后,发现机票既没有改签也没退钱,意识到上当时账户中已转了34366元出去。 提醒: 不要轻信所谓的客服电话。一些诈骗分子将虚假客服电话发布在网络上,为此,办理业务需要拨打客服电话时,最好拨打正规的查询电话或者在官方网站进行查询。此外,只要在办理业务中要求到ATM操作的,切不可信,要求转账的更不靠谱。 网络通信诈骗类型 网络通信诈骗大致可分为馅饼型、求助型、服务型、恐吓型等多种。 馅饼型的如中奖、贷款、津贴、便宜商品等; 求助型的如冒充熟人的猜猜我是谁、QQ诈骗等; 服务型的如系统升级、客服退款、发放补贴、机票改签等等; 恐吓型的如毒品包裹、洗黑钱、通缉令等等。 无论哪种类型的诈骗,只要我们步步为营,守卡守钱,骗子就不能得逞。 民警教你三招防骗 第一步:不理 收到这些馅饼、求助、服务、恐吓型信息,要做到不为所动,不图方便,不图便宜,不信、不点、不打。 第二步:反攻 如果实在担心、疑问、好奇,就要进行核实。这一步,能分辨出信息的真假。 第三步:死守 这是最后防线。要做到“三不”,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到ATM操作,不点“转账”按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