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乐故居上的门联。
胡天乐将军旧照。
纪念章正面。
纪念章背面。
纪念章说明。
贺州新闻网(记者 何承)胡天乐,生于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广西富川县人,原名胡维璋,以字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
胡天乐出生于富川县秀山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父亲胡印川是一名乡村医师,是个开明人士,他期望自己两个儿子胡维璋(胡天乐)、胡维瑞长大以后能够报效国家,做一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胡天乐尊从父愿,从小立志做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百姓谋福利的人。
1907年,刚刚年满15岁的胡天乐征得父亲的同意,背上包袱,包袱里有母亲交给他的两双草鞋、四个咸鸭蛋、几个冷饭团,还有一点钱,步行两百多公里走到桂林,考上了广西第一期陆军小学。当时被录取的还有桂林临桂县的白崇禧、李宗仁等等。后来,胡天乐又考上了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之后就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在军队担任过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后来胡天乐被提升为国民党第四集团军第七军三十九旅少将旅长。当时胡天乐得到一把蒋介石奖励的“中正剑”,所以他又是一名“佩剑将军”。
1928年6月,胡天乐以侍奉老母亲为理由,解甲归田,过了几年安乐生活。后来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劝导下,再次步入官场,出任广西平乐区民团指挥部少将指挥官、柳州民团指挥部中将指挥官、八步平乐民团指挥部中将指挥官兼平乐行署专员。抗日战争爆发时,胡天乐在贺县八步成立抗日指挥部。他利用附近的水月宫(在今天的平桂管理区黄田镇)山体结构,将指挥部设在山洞里,还把电台以及银行、军用物资等全部隐蔽在水月宫的各个大大小小的山洞里。同时还弄了一个约三、四亩宽的练兵场,每天操练军队,时刻准备抗击日军。
1944年,日军为了挽回在太平洋战争节节败退的局面,企图打通由武汉经湘桂与越南衔接的“大陆交通线”,与占据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东部的日军连成一片,不惜动用大兵团进攻广西。4、5月间,日军从国民党军队手里夺取了郑州、许昌,打通了平汉线。向湖南进攻的日军,于6月至8月占领了长沙、衡阳,接着向两广逼进。在家乡危难的时刻,军人出身的胡天乐挺身而出,他辞掉了广西省民团副总指挥的职务,就任湘桂边区抗日指挥部副总指挥官。他把广西、湖南两省边境的恭城、富川、钟山、江永、江华等县的抗日力量集中起来,抵抗日本鬼子的侵略。当日军入境以后,胡天乐带领他的部队回富川抵抗日军。他带领他的抗日自卫队在望高、白沙、牛庙、信都、官谭、桐尾、青草界、梅花各个隘口设防,凭借着这一带的祟山峻岭,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拼命抵抗日本鬼子的疯狂进攻。在富川麦岭还打了一场大胜仗,重创了日军的有生力量。胡天乐在民族危亡时期,面对强敌拼死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子孙后代的称颂和赞扬。
2005年,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一枚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给胡天乐将军,纪念他作为国民党将领在抗日战争中所做的贡献。作为国民党将领能得到这种特殊荣誉的,在贺州也就只有胡天乐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