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开雷电的奥秘

[复制链接]

268

主题

1190

帖子

3803

积分

贺州普通市民

积分
3803

社区居民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6:4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心狂野 于 2015-8-29 16:51 编辑

揭开雷电奥秘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与磁场电场有密切关系。磁场电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力和能的特性。雷电是在磁场、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的。深入研究产生雷电的主要条件、产生雷电的根本原因、雷击灾害的发生与预防、雷电产生自然施肥为人类造福,从而揭开雷电的神秘面纱。
        一、    产生雷电的主要条件。
产生雷电与云有关系,海洋、江河、湖泊等水面和土壤、植物表面,每时每刻都蒸发着水蒸气,这是水的气态。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是水的液态。小水滴上升到高空,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距离地面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8℃),小水滴凝成冰晶,这是水的固态。水滴和冰晶聚集在空中便是云。云是由水变化而成的。
发生雷电与水是导体有关系,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而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及核外的电子构成,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在同一原子中,电子带的负电荷与质子带的正电荷完全相等,整个原子正负电荷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水对外界不显示带电现象。水分子内氢氧原子的电子容易脱离原子,成为自由电子,这个性质决定了水是导体。
       产生雷电与地球磁场有关系,地球是个大磁体,具有磁性,在地球周围有个磁力能起作用的空间, 这就是地球磁场。地磁的S极处在地球的北极附近,地磁的N极处在地球的南极附近。地球磁场是有方向的,以磁线的方向来代表磁场的方向,磁线从N极出发进入S极,在地球内部磁线又从S极回到N极。地球空间布满着磁线,导体在运动中有将磁线切割的效果时,磁就生电。
发生雷电与风有关系,地球空间由于气压不均,而产生空气流动现象,这便是风。风力的等级分为13级,风速每秒0.2米以下为零级风。风速每秒32.6米以上为12级风。
       二、产生雷电的根本原因。
      空中的云受风的影响不停地运动,风力越大云的运动就越快。云在运动中切割地球磁线时,因为水是导体,云中水分子内氢氧原子的电子,受磁感应就脱离原子,成为自由电子。它转移到正在下降的水滴中,下降水滴中的氢氧原子便获得了自由电子,成为离子(叫阴离子)带负电荷,都降在下层云。失去电子的原子也成为离子(叫阳离子)带正电荷,都处在上层云。上层云阳离子带的正电和下层云阴离子带的负电,是不流动的电荷,都是静电。云在运动中切割地球磁线的过程是磁生电的过程。由于磁生电,云层中的电荷不断增加,当云层的电荷量达到电场作用力(异性电相吸引的力)所必需时,引发带异性电的云层之间放电,这便是常见的闪电。闪电的强大电流(电力约10亿瓦特)温度高达18000℃,闪电所经过的空间,沿途周围的空气遇高温突然膨胀,似炸药爆炸,一声巨响,这便是常听到的雷声。雷声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产生回声,障碍物有远有近,近的回声先到达,远的回声后到达,雷声往往持续数秒钟。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由于闪电的光波传播的速度快(光速30万千米/秒),雷声的声波传播慢(声速340米/秒)的缘故。
       三、雷击灾害的发生与预防。
       闪电多发生在空中云层之间,但有时云层间的电荷量还未达到电场作用力所必需就降雨,降雨是云层的下降运动。下降的速度快,磁生电也快。云层的电荷迅猛增加,当云层到达地面时,电荷量恰好达到电场作用力所必需,便沿着地面的凸出物(人、畜、树、电杆、建筑物)放电,放电的强大电流通过凸出物的人、畜、树、电杆、建筑物,致使人、畜被击伤击毙。树、电杆、建筑物被击坏,这便是雷击灾害。
       雷击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建筑物安装避雷设施,重视天气预报,可预知本地何时有雷雨,做到心中有数。在雷雨来临前,人不外出,外出的及时赶回,把输电入户开关拉下,暂时断电,把电话线入机插头拨出,暂停使用,关好门窗,人不靠近引入室内的金属导体。人在外面的,可就地进入民房躲避雷雨,没有民房可躲,就在种植高杆作物(玉米、高粱)的路边蹲下,如路边没有高杆作物,应果断地选择没有积水的路边沟渠蹲下,头部与路面持平或略低,使人不致成为地面凸出物,雷雨过后再走。凡遇雷雨天,急需外出的人要带雨具,保持衣裤鞋袜的干燥,万一遭雷击,一般只是轻伤或重伤,因为闪电的强大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不到百万分之一秒,干燥的衣裤鞋袜是绝缘体,有利于保护人体。如果全身被雨淋湿,整体成为导体,遭雷击时,全身(包括体内各器官)被雷击透,生还的可能性很小。
       有时带异性电的云层距离较远,依据万有引力定律,云层就需要积累更大量的电荷,才能达到电场作用力(异性电相吸引的力)的需要,才能引起带异性电的云层之间放电。当放电的电力达到100亿瓦特以上时,遭雷击的人衣裤鞋袜虽然干燥,也会被击毙,因为通过人体的电流过于强大,击透全身所致。不过达到100亿瓦特电力的特大闪电,出现的概率是很小的。
        四、雷电产生自然施肥为人类造福。
       雷击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因而人们对雷电心怀恐惧,总认为雷电有害无益。其实雷电并非一无是处,雷电产生的自然施肥,就是对人类的极大贡献,意义非常深远。
自然施肥与空气中的氮有密切关系,氮在空气中约占80%,在自然界中氮是不断循环的,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肥源,氮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是构成植物体的蛋白质和叶绿素的主要成分,能促进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氮还能促进植物碳素同化,更多的蓄积、贮藏淀粉,使杆壮根粗,果实饱满。
       空中云层间发生闪电时,闪电的强大电流产生高温高压,在闪电沿途高温高压范围内的氮,受高温高压的影响,大量地溶入云层的水滴中,这些含氮的水滴降落到植物生长的地面,叫做自然施肥。每闪电一次,就进行一次自然施肥。科学家根据监测到的闪电数据计算,全世界平均每分钟闪电36000次。我国江西省200762324日,全省共监测到闪电63011次。可见闪电之多,自然施肥数量之大,施肥面积之广,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自从人类出现160万年以来,自然施肥促进植物生长,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为人类提供食物,优化环境,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自然施肥对人类的贡献效果显著意义深远。全面普及人工施肥的今天,自然施肥对农作物作为辅助施肥仍有一定作用。对于非人类种植的野生植物(包括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以及海洋、江河、湖泊中的水生植物)几乎覆盖着地球表面,要对它们进行全面施肥和多次施肥,只有自然施肥切切实实地做到。人工施肥是无法做到的,这正是自然施肥的可贵之处,自然施肥永远为人类造福。
程世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主题

564

帖子

1671

积分

贺州普通市民

积分
1671
沙发
发表于 2015-10-11 11:11:29 | 只看该作者
还真有点科学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贺州在线365网  

GMT+8, 2025-5-17 17:49 , Processed in 0.106810 second(s), 30 queries .

运营商:贺州八金风讯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 2013-2018 贺州在线365网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3236号-1
广告客服热线:0774--5123365 技术支持:181784650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