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的通知》(下称《通知》),希望通过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等模式,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 据了解,2014年起,柳州、桂林、梧州等城市对学区制管理进行了改革试点,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目前,我区在学区制上的探索已相对成熟,因此决定出台《通知》,在全区范围内整体推进学区制管理改革。 根据“城乡统筹,强弱搭配”的原则,学区制可以采取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城乡帮扶等多种组合形式。 一个学区一般以一所优质学校为龙头学校,与若干所同学段相对薄弱的学校组成教育融合发展共同体。一般按小学、初中学段分别设置学区,也可探索初中+小学的模式设置学区。每个学区的学校数原则上不超过10所。 记者了解到,2013年起,柳州市城中区所辖的几所名校如景行小学、公园路小学、弯塘路小学、文惠小学等优质学校,纷纷组建教育集团,薄弱学校成为优质学校的分校。优质学校不仅派出副校长到薄弱学校,还会抽调骨干老师,与薄弱学校的老师互换岗位。 与过去“手拉手”支教模式比起来,成立集团化后,总部会与所有学校成为一体,快速让各个分校与总部融合。 南宁一所中学的校长认为,有了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自然能提高办学水平。但对优质学校来说,其优质教育资源也可能被稀释。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如何避免“削峰填谷”,是该政策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 记者留意到,《通知》特别注重对农村学校的帮扶和发展,如乡镇学校在参加与县城优质学校组成学区的同时,自身作为牵头学校还要帮扶村小和教学点。为保障《通知》的落实,对编制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据悉,《通知》发布后,全区各地可根据有关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对学区设置形式进行探索、创新,我区还将进一步出台推进学区制管理改革的方案。 来源 | 南国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