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经红遍桂林的扫把

[复制链接]

432

主题

1406

帖子

3706

积分

贺州普通市民

积分
37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0 21:36: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桂林有文化】你家里还用这种扫把吗?它曾经红遍桂林!

走进秀峰区燕子岩新村,转进一个不起眼的小路口,就能看到翟太能一家居住的小楼,楼前堆满了高粱秆子和高粱扫把。

14岁那年,翟太能开始干上了扎高粱扫把的活儿。工序其实并不复杂,采来地里的高粱秆,捋干净叶子,留下高粱穗,分扎成几小股,再把小股合并扎成大股,像打辫子一样用竹篾系紧、捆扎好,最后就是把高粱秆尾巴修齐。如果动作快的话,不出10分钟,一把硕大饱满的高粱扫把就能制作好。



“年轻的时候我是一个人做。”翟太能回忆,那时他一个人包揽了采料、修整、制作全部的活儿,“那时候体力好,自己一个人一天就能做个六七十把。”

现在年纪大了,翟太能只负责其中一道工序,嫂子负责捋净,他负责扎小股,侄子负责扎大股,侄媳妇负责修齐。“只要做出来的扫把还有人买,我还能做就会一直做。”翟太能说扎扫把也算不上什么厉害的手艺,不过做得好不好还是有区别。

拿起一把刚扎好的高粱扫把,翟太能说:“莫看这扫把没用任何胶水、打死结固定,但就是这样扎起,用多少年绝不会散架。”拿着扫把在地上扫了几下,翟太能说,这扫把虽然不能扫水,但是扫灰尘、扫谷子什么的比那些竹扫把、塑料扫把都扫得干净。

小小一把高粱扫把,曾给翟太能带来过无与伦比的自豪。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用这种高粱扫把,你讲我会愁卖吗?”翟太能说,80年代最吃香。那时翟太能每次出去卖自己做的高粱扫把,都要挑上满满两担。

“少的话300多把,多的时候有差不多500把,在桂林街头转一天就能卖完。”翟太能描述,年轻的时候他从家里到市里卖扫把,总会在桂林住一夜,生意好得了钱,自己会在市里到处逛逛。

翟太能说,每次挑来的几百把根本不够卖,足见当时市场的需求很旺盛。而且当时像翟太能一样扎扫把的人也不少,年轻力壮的翟太能成了其中的佼佼者,一度把生意做到了柳州、南宁、湖南。

”唐铁生说,现在高粱扫把主要是来自龙胜、临桂等县里的老板在订,多则几百把,少则十几二十把。“遇到打谷子的季节,高粱扫把也稍微好卖点,扫谷子比其他扫把好用。”

“市里已经没有去卖了,因为没有人买了。”唐铁生也知道,手中的扫把早已告别了昔日的辉煌,渐渐退出了城市的记忆。

从两毛钱一把到八块钱一把,从七八十年代的盛况到九十年代逐渐没落,直至2000年彻底离开城市,翟太能和唐铁生在努力适应着这样的落差,坚守着这样一份养家糊口的手艺。但为了生存,他们也开始做一些竹扫把和棕扫把。

而更让翟太能郁闷的是,他终会有做不动的一天,而唯一的手艺传承人唐铁生也已经47岁,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变化,这条传统手艺之路已越走越窄。

来源于:微报桂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2

主题

1406

帖子

3706

积分

贺州普通市民

积分
370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0 21:38:07 | 只看该作者
哎,可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贺州在线365网  

GMT+8, 2025-5-19 00:09 , Processed in 0.116893 second(s), 35 queries .

运营商:贺州八金风讯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 2013-2018 贺州在线365网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3236号-1
广告客服热线:0774--5123365 技术支持:181784650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