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在漓江 于 2016-12-13 08:29 编辑
孙中山像由原县政府移到桂江边
孙中山在昭平演讲时县操场原地的孙中山像(现在已经移到桂江边)
初秋的桂江,河面宽阔平静,缓缓流淌,阳光照耀下的河水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桂江江水依旧向南奔流不息,千百年来桂江以博大的胸怀迎接四方来客,桂江这条不怎么出名的江河,贯通中华最大的两大河流流域的中转站,曾经留下多少文人墨客的足迹。是沟通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主要通道之一,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桂江为中华留下浓厚的笔墨,特别是桂江沿岸璀璨的明珠昭平县,为中华留下众多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 自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大清王朝对中华的统治,中华历史重新翻开崭新的一页,辛亥革命让中华重获新生。孙中山便是伟大的先行者,他以及千千万万同盟会成员在武昌一声枪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由于中华在大清王朝后期历经多次的内战,加上大清王朝为了满足国内八旗贵族享乐和在甲午战争战败的赔款,在多重的残酷剥削统治和帝国列强长期掠夺,由昔日繁荣富强的中华帝国已经千疮百孔,满面疮痍,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辛亥革命之后,中华面貌依然得不到好转,由于大清王朝愚民的残酷的统治之下,中华的积弱演变成各地军阀割据混战,四处内战消耗,虽然辛亥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但是由于中华的积弱,无法避免军阀割据和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 中华乱糟糟的情况下,枭雄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于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复辟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和广大的护国运动爱国将领的联合打击之下,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且于1916年6月6日郁郁而终。虽然袁世凯已死,然而袁世凯的继任者北洋军阀集团依然是阻碍中华复兴的绊脚石。故孙中山不得不继续联合各地的爱国将领讨伐北洋军阀集团。 1921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发动讨伐盘踞在北平的段祺瑞,在广州成立大本营,并担任大元帅。在出师北伐中,先遣部队由范石生、李济深、许崇智、关国雄、刘震寰等将军率领经昭平、桂林入湘,大量的军需器械物资依靠桂江水道逆江而上送至战斗前线。前军入湘后,孙中山接着离广州,同样沿着先遣部队的路线,由珠江流域途径桂江,由警卫司令黄大伟的部队护送,途径珠江上游(称为西江)的梧州,孙中山一行在梧州短暂休息。由于梧州与昭平沿江不通公路,仅能通过桂江水道而行。孙中山一行于1921年11月15日从梧州西江启程,于22日上午才抵昭平,从梧州坐船到昭平这短短不到280余里的水道,坐船竟要花费8天的时间。孙中山乘坐的小火轮在桂江端急的水流中缓慢行驶,加上一路上由于滩多暗礁多,乘坐的小马力小火轮吃力的慢慢逆流而上。孙中山急着北上指挥革命军讨伐段祺瑞政府,无心欣赏桂江沿岸怪石林立、风景如画的风景。此次行孙中山程感慨万千,因为没有公路,短短的280余里的桂江河道乘坐小火轮居然需要花费漫长的8天行程。 昭平民众为欢迎孙中山驾到,事先已在昭平码头的江面上搭有水亭一座。水亭上张灯结彩,备致堂皇,作为欢迎站。站内备有休息时饮用的茶水、点心。当孙先生的座轮过了马滩头时,当时的昭平县长吴恭先率领各界代表、民主人士,在水亭上列队迎接。吴恭先即到孙中山的座轮接驾。这时,孙中山亦离座轮登陆与各界代表人士握手后,先到水亭上休息,共进茶水、点心。然后一起沿五将洲(地名)步行到盐关(现昭平造船厂前之江边)渡江。此刻,码头上的欢迎队伍中的鼓乐、鞭炮齐鸣,气氛格外热闹。吴恭先及各界代表人士陪同孙先生步上码头,从欢迎队伍中间漫步向迎恩楼(即为孙中山临时行辕、停顿的地方)进发。街道两边的标语琳琅满目,欢迎的群众手执旗子,万头攒动。孙中山频频点头,挥手致意。孙中山行到临时行辕时,吴恭先亲自将欢迎民众集合到中心大操场整队听候,召开欢迎大会。为了孙中山的安全起见,整个昭平县城警卫十分森严,几乎十步一岗,五步一哨,大量的军警荷枪实弹列队保卫。 达到昭平县是1921年11月22上午,孙中山身着白色中山装,头冠白通帽,满面春风,由水亭出来,一路上不断的向旁边的各界人士代表挥手致意。并于11时在昭平县府大操场,孙中山带领吴恭先及各界人士代表信步入场,检阅列队阵容,尔后登上讲坛。这时,大操场上四千多名听众的掌声、欢呼声和鼓乐声一同响起,好似春雷一般。孙先生数次挥帽致意,经久始告平静。 孙中山讲的第一句话:“各位,此次溯桂江而上路经昭平小住,承蒙昭平各界代表、民主人士及广大民众热情欢迎不胜铭感。”接着,他对这次北伐的必要行动着重讲了如下几点:段祺瑞等军阀篡夺倒清及摧毁封建制度的成果,实属祸国殃民的罪行;发动广大民众、各界人士团结一致,共赴国难,打倒段贼集团,实现民主共和,加强建国;实现三民主义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努力实行振兴中华,维护国家民族尊严,发展工农业生产,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消灭国内一切大小军阀的割据,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国,完成国民革命的伟业。 最后孙中山示出在江边拾到的白石在听众面前介绍:“诸君今日当先尽之责,莫若开辟道路,切不可以无钱卸责,亦须全体民众出力可也,于必行路辟宽之。材料遍地皆是,不需向外洋购材料也。如果道路开辟,交通便利,则诸君所余之粮食,所余之牲畜,所余之柴木,无穷之煤铁金银藏之于地可以开发,一切工场实业可以振兴,教育可以普及,盗贼可以潜清矣。此种乐利,乃诸君共享,亦诸君对国民应尽之责。譬如梧州至昭平路程不过二百八十里,溯江而上须行八日,如有大路行汽车,则数点钟足矣”。孙先生在演讲时,态度温和,声若洪钟,十分动听感人。孙中山最后这篇题为《广西应开辟道路》的专门即兴为昭平等广西山区发展做出的精彩演讲,极大的鼓舞昭平群众,这次演讲达三小时之久,听众秩序井然,情绪高涨,肃穆敬听。在孙中山慷慨激昂的演讲感染下,在县府大操场的群众中立即有数十名听众决定追随孙中山北上一起参加北伐。 孙中山在临时行辕迎恩楼驻留一晚,并于翌晨起驾乘坐小火轮离昭,沿桂江向桂林方向进发。孙中山起驾时,吴恭先率领各界代表、民主人士及广大民众手执彩色小旗,沿街铺户商民排门摆设饯行酒送行。一路上鞭炮、鼓乐喧天,直送至码头肃立,等孙中山上了小火轮解绽后,才依依不舍返回。孙中山在昭平的此次演讲,极大的激励不少昭平籍爱国人士纷纷随后追随孙中山参与北伐,在昭平县这个人口仅为十余万的小山县城,就有多达数千名热血青年北上参加北伐。为中华革命贡献出不少的力量。 孙中山到达桂林,坐镇桂林大本营,督师北上。北伐部队节节胜利,部队已入湘不断前进,后因陈炯明在粤叛变致使北伐中止,孙中山不得不而回师讨陈定粤。孙中山到昭平一站,给昭平带来各种变化,大量的昭平籍青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参加北伐同时也为中华革命输入新鲜的血液。(部分内容参考县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