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心狂也 于 2015-1-16 08:47 编辑
1月9日,全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推进会在桂林召开。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斌在推进会上作工作部署,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编办、国土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以及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全区各市教育部门负责人、教育督导部门负责人,各县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推进会。推进会由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白志繁主持。 推进会前一天,与会人员分别前往灵川县潭下镇枣木小学、第三小学、潭下镇中心小学、潭下镇三河渡初中进行了实地学习和考察。 “功能室齐全、配有标准化实验室、计算机室、仪器室、文化墙、文化长廊处处显目,学校文化氛围浓厚……”在潭下镇枣木小学,参观人员纷纷赞叹,一所村小该有的功能室跟城里的没有什么区别,灵川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值得好好学习和借鉴,参观者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摄…… 崭新的塑胶跑道红艳耀眼,往里看,室内篮球场一片活跃,橙黄色的课桌整齐统一,还可根据学生身高调高低……在三河渡初中,城里学校有的设施,这里全有。截至2013年,灵川县投入了1.2亿多元专项资金,基本实现了城乡教学设备配置及使用管理上的“十统一”,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学校间的办学差距。灵川县作为广西第一个通过自治区验收的“常规管理达标县”,自 2010年全区常规管理工作现场会在灵川县召开后,坚持加强常规管理制度的落实,把管理当作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以常规管理促发展,推行“中心提升”制度,建立城乡学校捆绑式管理模式,使各村小实现与中心学校在管理、教学上的“一体化”同步发展。围绕以质量为核心、以育人为目标的要求,狠抓课程教学改革,注重提升文化育人水平,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创新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能力,有效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会上,秦斌书记、厅长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继“全面普九”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国家考核地方政府的刚性要求,是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具体要做到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统筹促均衡。一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要建立领导小组和协调机制,统筹发革、财政、人社、编制、教育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三要统筹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制定和完善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和改造,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 二是抓投入促均衡。具体要严格落实“三个法定增长”、足额落实本级财政承担的配套资金、多方筹教育经费、统筹用好中央和自治区的财政资金和加强经费管理。各市县要统筹考虑,分年度做好投入计划,加强统筹,按照轻重缓急排序,集中力量解决“大班额”、“大通铺”等影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 三是抓优化布局促均衡。具体要做好布局规划、规划的衔接、盘活现有资源和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四个方面。亚奥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合理确定县域内教学点、村小、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以及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保障学校布局与村镇建设和学龄人口居住分布相适应,明确学校布局调整的保障措施。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在修编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将义务教育发展用地纳入城市、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义务教育发展预留充足的发展用地。 四是抓队伍促均衡。具体要扩大教师总量、加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和教师培训,同时要提高教师待遇。特别是充分利用全科教师、特岗计划、支教走教、轮岗交流等多种渠道补充教师,尤其是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确保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补充农村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生活管理等工勤人员。同时,国家明确提出: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五是抓质量促均衡。一是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教学质量评价与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科学途径。二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等形式,发挥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城区学校对农村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要实现乡镇及以上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带动薄弱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坚持特色化办学,指导各校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实现学校特色化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五是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 六是抓管理促均衡。具体要深化学区制管理改革、加强招生管理、加强常规管理和学校安全管理。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围绕“科学划分学区、均衡配置资源、学校管理一体化、构建教研和评价共同体”4大改革任务,探索学区制管理有效模式。二是加强招生管理。按照就近入学原则,科学合理划定招生范围,合理确定划分方式、严格实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制定,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做到信息公开、阳光招生。 七是抓督导促均衡。要按照标准规划建设学校、开展经常性督导与专项督导、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工作倒逼机制。各县要充分发挥责任区督学作用,开展经常性督导,逐校摸底,全面了解情况,督促落实整改,建立督导档案,做到每校一册。各市要定期开展专项督导,督促各县查缺补漏,确保辖区内每所学校办学条件达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