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暑驾到,好想你教您告别“热恋”

[复制链接]

1

主题

5

帖子

13

积分

初来乍到

积分
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08:5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该热不热,五谷不结。”大暑,作为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有着鲜明的特征:光照强,雨水多,天气炎热,万物竞相拔节生长。这时也是人体气血流通最旺盛的时候,对于讲究怡情健身的国民来说,在每年的这个节气,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来冬病夏治、调养身心,最容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养生要诀:
  《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唐代元稹《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是这样写大暑的: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大暑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这时人体阳气会达到一年中的高点,而躲在体内的寒邪、痰湿,也就是病根,可以通过合理的膳食调节,此时最容易被驱赶出来。要点如下:一是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容易消化为宜,忌大量服用寒凉食物,以防损伤阳气;二是慎用辛燥食品,以防伤阴。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羊肉和新鲜桂圆、荔枝等;三是慎食肥甘滋腻的食物,以防湿热之邪;四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少饮酒,少抽烟;五是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教您吃出健康来
  好想你营养专家表示,西方人研究食物的养分称之为营养学,中国人则讲究食补养生和药膳同源。其实,目的都是探索如何通过日常饮食的调理达到健体强身的终极目标。然而现代人食不厌精,高脂高蛋白的大量摄入,犒劳了嘴巴,辛苦了肠胃,拖累了身体。“食伤”,已让国人吃出了太多的毛病。
  例如,大暑天里,由于天热,很多人会出现心烦气躁,胃口不好的症状,同时为了避免在厨房做饭的煎熬,常常选择不开火的凉拌菜或饮食随便凑合,这种行为就易伤害脾胃。正因为气温高,出汗多,人体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所以才更应当均衡营养,注意饮食多酸多甘、补水养生、补气去火、新鲜干净。
  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据中国的草药书籍《本经》中记载: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红枣作为药食兼用的果品,位居五果之首,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甘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多吃一些以红枣为代表的味甘食物,如健脾祛湿、强壮体质的红枣花生莲子粥等。
为止渴降温,人们还喜欢冷饮,喝冰水,这样易导致湿气侵入人体,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因此,即便是有着强烈的口渴感,人们在补水时也应注意方式方法。切忌贪凉求快,大口大口地饮用冰水等。建议家中自制简单易操作的红枣姜茶、红枣大麦茶等饮品,既消暑抗菌,散湿养胃,又健脾减肥。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大暑食补的必备功课。祛火,除了苦瓜、西红柿等去火的食物可以选择外,也可以选择饮用红枣绿豆汤,达到去心火的功效,这可是大暑时节家庭必备的最佳祛暑圣品哦。
  好想你营养专家最后提醒大家,夏季虽然时令瓜果蔬菜较多,多食对人体营养的补充也有益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浓情热夏,随着一碗枣香馥郁的红枣粥,或一杯氤氲缭绕的红枣茶,与家人一起慢慢品味,幸福之感油然而生。大暑驾到,告别“热恋”,就这么简单,你有可以做到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144

帖子

399

积分

贺州初级市民

积分
399
沙发
发表于 2015-7-25 11:46:55 | 只看该作者
健康最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贺州在线365网  

GMT+8, 2025-5-6 06:49 , Processed in 0.108029 second(s), 29 queries .

运营商:贺州八金风讯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 2013-2018 贺州在线365网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3236号-1
广告客服热线:0774--5123365 技术支持:181784650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