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来去匆匆 于 2016-10-17 20:33 编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桑田的变化依然改变不了中华的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据考古发现,中华有文字记载就有5000余年历史。《史记》记载,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开始记年记事,因此发生“国人暴动”、厉王被逐、“共和行政”的这一年,被视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国人暴动有确切年份文字记载历史就近3000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了,中华的称呼都在不断的改变。唯一不变的就是中华的心。 中华最先来源于上古神话传说,上古传说,中华称呼为华夏,华夏的最初的意思是来自昆仑山脉,一群穿着华丽衣服的人,那就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就是这一群穿着华丽衣服的华夏人开创中华的历史,抒写辉煌的篇章。所以华夏就是最开始中华的说法。 华夏一族,不断地沿着黄河流域迁徙,他们不断的融合周边的部落,在黄河流域创造灿烂的黄河文明,所以我们都说黄河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母亲河是十分确切的。 在黄河流域,华夏人建立自己的家园,随着人口扩大和不断和周边部落融合,逐渐形成部落联盟模式,在这些部落联盟当中诞生了比较出名的炎帝和黄帝,他们通过部落战争模式打败蚩尤部落建立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炎黄子孙就是泛指中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黄帝统治的地域统称为神州,所以神州大地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随着时间的发展,部落逐渐演变成国家,大禹因治水有功而被各个部落联盟推举为新的神州领袖,大禹便开创了夏王朝。据《春秋左传》记载,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历经夏商两朝,九州不断的发展扩大,到西周王朝时期,周王朝为了便于管理控制的土地,吧皇室成员分封到各地当国君,而周王朝天子在最中央统治周边各个分封国,周天子便把自己统治的国家称为中国,初始的意思就是国中之国,各个诸侯国团结在四周,在外围四方保卫着周天子的中国。这样历朝历代王朝都一直沿用中国指代自己国家。 周王朝中期,黄河流域繁荣富庶,当地居民便称呼繁荣富裕的中国为中原,初始意思就是中部平原繁荣富庶的地区。后面历代王朝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也称呼为中原。 中国的每一次称呼变化都是和国力有密切的联系。随着历史迈进大唐帝国,大唐帝国在李世民时期文治武功十分强盛,不断地把周边的国家部落融入大唐帝国之中,周边的国家和部落纷纷向大唐帝国俯首称臣,尊称大唐帝国的皇帝李世民位天可汗,吧大唐帝国首府朝堂尊称为天朝,意思是天可汗的朝廷,故以后也有人吧中国称呼为天朝。 清朝末期,随着西方对民族和风俗的划分,中华一词再度出现成为中国的代称,意思是取中国的中,和华夏的话结合起来的在中国土地上所有的人,所以中华民族便以一个整体出现在世界民族之林当中。 总结前人的智慧之上,大概总结出中华称呼演变的过程:华夏、炎黄、神州、九州、中国、中原、天朝、中华。这八个名称是中华指代中国出现频率最高的八个名词,在中华大地上,历经风霜雨雪,但是中华的心一直都没有改变。新中国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之下,迈进新时代,将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大舞台当中,以中华为主角唱出更为绚丽多彩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