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蓝念oO 于 2016-11-29 21:51 编辑
近日,某人气男演员连用替身3天的爆料在网络引发热议。对此,该男演员所在的剧组和制片人火速否认了这个说法,称其不仅所有戏份亲自上阵,而且在拍戏时满身伤病也毫无怨言。
其实,对于演员用替身,业内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认为用替身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拍摄,也有人非常不满部分演员滥用替身的现象。
关于“替身”争议多
替身,又称“替身演员”,指代替影片中原演员表演某些特殊的、高难度的动作和技能,或原演员所不能胜任的惊险动作的特殊演员。在业内,替身一般分为“文替”、“武替”、“光替”、“手替”等。
对于演员该不该使用替身,业内看法不一。
看法一:替身当道是业内乱象 日前,曾制作过多部大热剧的制片人何静,在接受采访时爆料称,某部热拍剧中的两位演员,拿着接近1亿元的片酬,最后竟然只一起搭拍了两天的戏,其他用的都是替身。
“滥用替身意味着粗制滥造”
编剧汪海林也曾无奈地表示:“到横店影视城看看,就会知道替身有多泛滥。一些演员的戏份,可能超过一半都是各种替身完成的。”汪海林直言,以前的替身演员一般都是以应急措施而存在,“一部戏的许多替身演员,往往备而不用,因为主演出状况的情况并不多”。
汪海林强调:“滥用替身意味着粗制滥造,演员演戏最起码的要求是把属于自己的台词说出来,属于自己的戏份演出来,你拿这么高的片酬,不演戏不说台词,这就是艺德的沦丧。”
“演员要有社会责任感”
对于这种“拿钱不干活”的不敬业行为,除制片方有意见之外,合作的演员也十分不满。成龙就曾表示,有的人气演员“很多戏都是用替身完成的”,“人气演员只是过来拍几个特写就完成了整部电影”。
曾拍摄《亮剑》等剧的演员张光北透露,某部剧中,一位和自己搭戏的年轻演员从不出现,拍戏都靠替身,“难得出现了,一天随意拍70场戏,而他一天的片酬是100万元人民币”。
演员于震也在发布会上表示:“演员的首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其次还要有社会责任感。替身问题,在真正的演员身上是不可能出现的。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里,已快八十岁的吕中老师,有一场戏她在现场拍了十多个小时。有一个大全景镜头,就看两个人上车。我说吕中老师您收工,把服装脱给替身吧。吕中老师说,我背后是有戏啊。我赶紧把全景改成近景,镜头追着吕中老师上车。”
看法二:各司其职避免损伤没啥不对 也有人认为,用替身是业内常见现象。演员拍戏过程中,总会遇到高难度或者特殊性的镜头,导演组担心演员们难以完成,于是就出现了“武替”、“文替”以及“光替”等。
△刘德华和其替身,可以假乱真。
“武替”主要负责打斗或危险镜头;“文替”是替演员的背影或者全景里面的镜头;“光替”则是替演员站位,在剧组换机位打光时需要其一动不动站在原地。此前,包括刘德华在内的多位明星都曾大方地跟替身合影,本尊和替身的极高相似度让网友津津乐道。
此外,有长期在剧组工作的业内人士表示,不少演员进剧组都签了巨额保险,他们的安全当然是重中之重,替身的使用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风险,“如果受伤的是当红演员,剧组的损失可就大了!”
使用替身不等同于滥用替身,演员要亲力亲为,这既是演员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对每一名观众的负责,更是对艺术无私的追求和钟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