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穷孩子与富孩子是怎样逐渐拉开差距的?

[复制链接]

1135

主题

2445

帖子

7230

积分

贺州高级市民

积分
72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8:4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父母为孩子倾尽心力,盼着他们成龙成凤,但结果总是千差万别

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描述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南北极分化”现象

新西兰插画家和漫画家Toby Morris

创作的一个小漫画“On a Plate”《盘子上》

描述了两个在不同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怎样一步步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

         左边这个孩子叫理查德。他父母的工作还行

右边这个孩子叫宝拉。她父母的工作就差一些了

理查德的房间温暖干燥。他家书柜装满了书,冰箱也装满了食物

宝拉的房间除人满为患,也没啥东西了。她住的房间潮湿、吵杂,她总是生病

理查德的父母为孩子倾心付出(他们总是陪伴孩子,还鼓动勉励他“好孩子”、“很聪明”)

宝拉的父母也为孩子倾心付出.......所以,他们要打两份工(他们只有将她独自留在家里看电视)

          理查德去了一所好学校,资源丰富,学生优秀。学校的老师也热爱自己的工作

宝拉的学校呢?班级人数太多,资金不足,老师总是很疲倦,疲于应付各种压力(面对这样的环境,老师都会想:天哪,我需要一份新工作)

理查德父母对他期待很高,看着他的成绩,父母会说:才B+?天哪,我们要给你请个家教了.......

但是宝拉的父母对她成绩就有点不同了,看着她的成绩,父母会说:B?嘿,不错啊!

          这样的差异,年复一年.......

理查德父母为他支付大学学费

宝拉一边读技校一边还要努力工作,她还背负着债务

          这些效应慢慢在两人身上积累,变成他们人生中不可忽视的差异。当他们准备进入职场的时候.......

理查德的爸爸对他说:我有朋友在那儿工作,只要我打声招呼你就可以去实习

宝拉的爸爸对她说:你应该先完成学业,再来赐顾帮衬我......

         他们人生中的差异其实不那么容易被觉察,直到申请贷款才能看出社会对他们的态度......

理查德去贷款的时候,经理对他说:恭喜你!你的贷款被批准了

宝拉去贷款的时候,经理对他说:我们帮不了你。或者你去 Eazee Finance 试试?

         或许因为别人如此待他, 理查德入手下手相信他值得被别人好好对待,他的成就都是靠自己

或许因为别人如此待她,宝拉入手下手一往无前,学着“掂量自己的分量”

         在理查德的庆功宴上,宝拉和他相遇了。宝拉作为服务生正端着一盘食物分给在场嘉宾

此时人们正在好奇地询问理查德:你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理查德拿起一块食物,自信满满地说:不抱怨,努力工作。我讨厌别人的施舍。从没有人端着盘子递给我什么东西(虽然他正从宝拉端来的盘子里拿起一块食物,但他说这句话时,却对这个事实置若罔闻......)

    备注

    这幅漫画,让我想到全球首富比尔·盖茨,他的外公是银行家,他的妈妈是美联储的高管、IBM董事,她为儿子拉来了第一笔大生意

当然,我们也看过一些打破“马太效应”的例子。一些生来贫困、去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和富有。比如,1997年引发金融危机的金融大鳄索罗斯,他曾说过“我生于贫穷,但我不克不及死于贫穷”

但是,我们应该也可以或许看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阶层大体上相对稳定。也就是说,富人的孩子一样平常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大多依然是穷人;有变化,但变化很少

那么怎么支持、帮助孩子打破马太效应呢?虽然漫画没有给出完整、具体的答案,但却蕴含了一些小启示:

1. 从小为孩子设立建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首先,一个健康的环境,孩子才能获得强健的体魄。不一定是多么高级、奢华的房子,但一定要尽量地干净、整洁

其次,一个教育的环境,适量的书和玩具是孩子成长的必要陪伴

2. 陪伴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养

美国研究者对贫民窟孩子的大范围研究结果发现:低收入家庭由于忙于生计、请不起保姆,大多数时候给孩子看电视打发时间。孩子过多注视二维空间影像时,他们的空间推理能力会降低

经由过程亲密的陪伴,父母给孩子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育种植提拔,更重要的还有情商的培育种植提拔,自决定信念的培育,和最基本的温暖感觉

3. 敢于对孩子提出高要求

有些父母会因为自己的根蒂根基不好,而不敢或不奢望对孩子提出严格或高要求

孩子小的时候,往往不具备树立远大目标,或执行远大目标的能力,正需要父母的引领和督促

父母甘于现状,孩子也往往如此,那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4. 接受好的学校教育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孩子送进更好的学校,那里的硬件条件更为进步前辈,更重要的是,那里有更加敬业的老师和更加优秀的同学

但往往令人泄气的是,这些要求的满足是有条件的;而且很多时候,又回归到最初的根源问题:父母的根蒂根基,包括他们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根蒂根基,或者更简单地说,父母的阶层

我们当然希望孩子是个独立上进、依靠自己追逐成功的强者。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我们给他的环境,会影响他是不是能成功、或者多么辛苦才可以或许成功

所以,我们在要求孩子努力上进的同时,自己同样不克不及懈怠

记住你和孩子之间的马太效应

其实

我们做父母的

耳濡目染之下


都是懂得马太效应的

这也是我们很多时候努力的动力


来源:健康生活网

转自:北京时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0

主题

1134

帖子

3569

积分

贺州普通市民

积分
3569
沙发
发表于 2017-2-27 15:33:1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贺州在线365网  

GMT+8, 2025-5-17 14:12 , Processed in 0.111238 second(s), 31 queries .

运营商:贺州八金风讯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 2013-2018 贺州在线365网版权所有
桂ICP备14003236号-1
广告客服热线:0774--5123365 技术支持:181784650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