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一组在留守儿童教学点拍摄的照片,令网友心中五味杂陈:先是惊诧,然后感动,最后心疼……
这个小学生的午餐碗里为何没有菜?
记者在安徽临泉县孙庄教学点采访时,偶然发现,这个小女孩的举止有点不同寻常。
周围的同学都有馒头和菜吃,就餐时她却把菜装进塑料袋里,自己拿馒头蘸汤吃。
老师见状,又给她加了一碗菜,她依然不吃,继续把菜倒进塑料袋里……
原来,她是一名留守儿童,父亲在外打工,她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塑料袋里的菜,她想带回去给爷爷奶奶吃。
除了这个小姑娘,该教学点还有其他九名学生,一共有四位教师负责他们的学习生活。
最近团阜阳市委组织志愿者前来支教。志愿者带领孩子们上了人生中第一次舞蹈课,阳光下,他们笑得很开心。
网友: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
看完这个小女孩的故事,许多网友都被她感动了……
还有一些人被勾起了回忆……
当然,更多人还是将重心放在“留守儿童”问题上:
902万农村留守儿童亟需爱与陪伴
农民进城产生留守儿童,全世界如此。但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深刻复杂。城乡发展之不平衡,农民工融入城市之难,都加剧了我国的留守问题。
2016年末,官方首次公布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他们中有36万无人监护。城市化浪潮下,他们远离父母,没有完整的家庭和爱。
据2017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不容乐观:
农村学校学生中,留守儿童占58.1%;
29.1%留守状态学生因父母均外出而无人照料;
53.6%农村完全留守儿童与父母一年不见一面;
67.8%留守儿童有“学习成绩明显退步”经历。
目前,很多地方已经解决了留守儿童的基础教育问题。虽然现在有免费的义务教育,午餐也免费,但他们需要的爱和陪伴仍远远不够。
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提到,在孩子们眼中,跟着爸妈进城打工好过孤独在家留守。孩子们不关心他人同情与否,不求物质上有多丰足,他们真正渴望的是和父母在一起,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关怀和正确的价值引导。
因此,想要进一步解决留守儿童难题,绝不应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需要走近留守儿童,触摸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并提供长期稳定的解决方案。
这些,对留守儿童而言或许更加重要。
(图源自人民网) (来源:中国青年报” ID、综合整理自中国新闻网 ID、吴晓波频道 ID、慈善公益报、微博等、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