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左宗棠,大家都尊敬的称为左文襄公,襄是武官的最溢美之言,可见他对清王朝的重要性。左宗棠也被成为清朝四大名臣。少年时期的左宗棠便生性颖悟,胸怀大志,不仅攻读如家经典, 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 左宗棠生活的年代是经过鸦片的洗礼和列强的瓜分的一个气息奄奄的朝代,面对新疆被沙俄占领且马上就面临着分解的危险,就是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左宗以新疆之地不可不收的坚定原则,毅然肩负起了收复新疆的重任。 而当时的朝政,尤其是对于新疆问题,左宗棠力主收复,而李鸿章认为边陲荒凉,让英国和俄国去争抢,自己没必要花费大量银子去收复荒凉的地方,也不利于防守。左宗棠却力主收复,从俄国手里拿回来。 以清朝的实力想要从沙俄的手中收回自己的领土,在李鸿章等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李鸿章等人以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主张放弃塞防。想要极力的劝服左宗棠不要去做徒劳无功的事情,可左宗棠一心想要收复新疆,称要是不及时收复新疆,沙俄借着新疆会再次将魔爪伸向我国,进而蚕食整个北方。这对我国来说是时刻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局面。并且以新疆位于天山南北两路,其粮产,煤矿物产丰富反驳李鸿章的说法。 这一番肺腑之言,点醒了慈禧。慈禧开始力排众议,全力支持左宗棠筹备收复新疆事宜。因为这件事,李鸿章后来还借机打击报复过左宗棠。有了慈禧太后作为坚强后盾,60多岁的左宗棠抬棺出征,誓死收复新疆。 对于这次西征,为收复新疆,左宗棠不畏艰苦,殚精竭虑,为西征筹兵、筹粮、筹转运。因军饷匮乏,不得不四处求告,甚至不惜背负骂名,重息举借外债。为提高西征军的战斗力,出关前还加强了部队的整顿和训练,配备了较为先进的武器,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略、战术原则。1877年,阿古柏军队在左宗棠的围攻下,全军覆没,新疆得以收复。 1884年清政府在左宗棠的建议下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管理。新疆的收复保证了我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要不是左宗棠,新疆早就被英国和沙俄瓜分了。曾国藩曾这样评过左宗棠: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收复新疆,是晚清历史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图景中最光彩的一笔。左宗棠无疑因此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行列。当然,左宗棠成功地收复新疆,与慈禧当时力排众议、全力支持不无关系。 来源:说道历史 转自:北京时间
责任编辑:贾坤鹏 (FJ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