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经济学人智库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在2030年前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3/4的中国人将成为中产。 提及“中产阶层”,人们首先会联想到“年薪12万以上”。 日前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发挥收入调节功能,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意见》一度被解读为年收入12万即进入“高收入群体”行列, 事实上,12万是10年前的标准,并不能成为收入阶层的划分依据。 大多数人心中的“中产阶级”可能有以下特点: 一线城市有房自住无贷款 吃穿用都是中高档 每年至少出国旅行一次 资产XXX万(7位数)以上 年薪XX万(6位数)以上 孩子上重点学习或留学美英澳加 然而在其他发达国家只要贷款买得起房,基本就是中产阶级了,因为一般只有60%—65%的成人拥有房产。 中产收入:城市人均收入的两倍 按照《福布斯》杂志的定义,中国中产家庭,年收入应该在1万-6万美元之间。权威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说法,则是9000美元至3.4万美元之间。而国家统计局则定义为年收入7250-62500美元之间。 综合起来,取1万-5万美元,又鉴于中国不同城市间的巨大差距,一线或发达二线城市的标准,起码应该翻倍,2万-1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13万-65万,如果再稍稍凑个整数,我们大约可以把这个区间定位在15万-70万人民币,不同的城市也许还会不一样。 有车有房 父母帮大忙 在市区有一套房产,加上一辆中级以上的车,还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流动资产,才能谈中产阶层生活的问题。 相对于年收入,这一条的难度可能更大一些,房价居高不下,很多人半辈子的收入都贡献给房子了。尽管如此,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房子还是应该买,这似乎是中国家庭必须完成的一道题。 没150万流动资产不算成功? 2013年,苏海南建议将我国中等收入标准界定在年收入6-12万元左右(相当于近10000美元-18000美元左右)。 此外,家庭有一定数量的储蓄和其他货币性资产,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至34%左右,家庭成员有旅游健身、观看中高档文艺演出等的愿望和经济能力,有较高的技能或谋生能力以及较高的文化水平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与“财富”密切相关,流动资产达人民币150万元的“中产”中有71%认为自己是成功的。 超六成中国内地“中产”无退休规划 中国内地“中产”认为,要实现长期经济保障,存款需要达到770万元,而平均资产达到1240万元才能算富裕。他们当中,62%的人没有退休计划,这一比率远高于受访北亚地区市场的平均值45%。 他们对于退休后的生活有较高期待,但对理财工具的合理配置概念较弱,他们更多地寄希望于子女赡养。 值得提出的是,仅靠积极投资或运气进行财务规划,将使内地“中产”在遭遇经济震荡或下行周期时面临潜在风险。 在中国,中产阶层多多少少总有一些积蓄,如果一个人努力肯干、对投资理财谨慎好学、运气不算太差,发展的红利应该还是可以吃到。这样稳定的生活,其实也真的挺好。 综合中国经济周刊,吴晓波频道,至诚网 转自:北京时间 |